最新足球新聞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
美斯後備落場即入波 國密擊退費城聯
2小時前 -
利昂被逐出世冠盃 J洛:嚴重不公正
2小時前 -
前隊友爆阿摩廉:更衣室的小丑
2小時前 -
方栢翹:曼城作客般尼茅夫難分難解
3小時前 -
追平C朗44場入33球 安巴比:非常特別
3小時前 -
舒利亞站台感性憶亡父:盼他可多活一年
4小時前 -
安巴比兩個死球 皇馬3:2除「根」
5小時前 -
森林半力互射12碼踢走白禮頓
7小時前 -
馬體會和波受挫 施蒙尼:取決最後5輪
9小時前 -
逾15萬球迷撐紐記巴士巡遊
10小時前 -
拜仁3:2挫聖保利續排榜首
11小時前 -
艾斯乘勇建功 加士拿:首球太重要
12小時前 -
安察洛堤一字回應執掌巴西傳聞……
13小時前 -
水晶宮3蛋贈富咸入4強
13小時前 -
費力克或讓也馬放假
14小時前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【我們都是這樣睇波的】我的香港十大名將
2015/03/13 11:15
【now.com體育】爸爸帶他走進了球場,那是他的第一次。類似波癡故事的開端不特別,特別之處在於若干年後,當年那個小球迷把逾40年球迷生涯的觀察、本地球壇名宿的經歷、逸事盡化筆底,輯錄成《香港十大名將》一書,為的,是讓香港足球史承傳下去…… 記者:李琬瑩
近日,賴文輝(輝哥)在社交網絡宣告兩年前出版的《香港十大名將》已推出電子書版本,這次訪問,就從他構思出書的心路歷程說起:「2011年,適逢陳鴻平教練快將70大壽,佢個仔陳念萱想出一本以香港足球歷史為題材嘅書,我一口答應。」書中記錄了10位足球名將,包括張子岱、鍾楚維、胡國雄、山度士、李健和等口述歷史,加上珍貴的相片,揭開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。
出書成為輝哥接觸歷代球壇名將的契機,為記錄第一身口述歷史過程,他說由決定出書、構思、籌備都像與時間競賽:「趕緊喺資料快將消失之際,記錄並傳承……」誠如他在書中序所言,可恨自己出生太遲,來不及訪問「中國球王」李惠堂、「香港之寶」姚卓然。兩年間嘔心瀝血,遇上過無法聯絡上和很難追相片等問題,但更多的仍是與球星交流的趣事。誰又會想到胡國雄(大頭仔)差點弄到黃創山家變的故事亦記錄在書中?
原來,輝哥這種愛記錄足球史的興趣源自父親。在他還是襁褓的時候,已被父親抱著帶到球場。那個年代,睇波是最好的消遣娛樂。不經不覺間培養輝哥睇波的興趣。同時,他承傳父親愛記錄球賽的習慣,剪報、手寫的資料和賽果……厚厚的資料簿,啟發他從小開始作記錄的興趣。翻查資料、看舊報紙的習慣,更使他在中學時期便立志當體育記者。
40多年的球迷生涯,還有畢業後的記者生活就此展開……
自問喜歡睇波多於踢球的輝哥,不時也會落場輕舒腳頭。他表示足球讓自己學懂合作,更重要是「勝不驕,敗不餒」的精神:「即使落後4球、5球,未到最後一刻都唔可以放棄。」歲月留痕,他在踢球上的心態亦有轉變:由年少時只當與朋友玩樂,到當了體記,踢球不啻是玩樂,而是一個個跟兒時偶像們接觸的機會。
與舊一代球員踢球,輝哥既感受到他們的單純,也從他們身上學懂了處事待人的態度。輝哥直指,現時新一代球員的態度不如老一輩球員,能在4點鐘準時操練到已經很好,以前的球員則例牌提早一或半個小時到達鍛煉自己技術,皆因個人技術是跟大隊練不到的。
當球場設備比以前完善的時候,很難想像新一代球員有如此大的心態轉變。但當你認真去了解這個球圈,或許會發現到,有時候,球員們也是身不由己。
輝哥指出,心態、社會和責任心的問題讓球員轉變。以前當球員可以養妻活兒,反觀現在,球員是看不見將來的,無人知曉自己的球員生涯會在何時終結,他們大多把踢球視之為一份職業,每到5點就下班。提早自行練習,對足球有的一種熱血,在現今香港球員身上已不復再。然而說到底,那是資金的問題。70、80年代的全盛時期已經步向衰落,60年代的球員年薪足以買一棟樓,然而現在的球員薪金可能不足以餬口。「好多球員有『踢住先』嘅心態,終形成球圈斷層。好多到22、23歲就離開球壇,考慮將來,沒有成就便轉行。」
不得不承認,香港球壇環境大不如前。
電視直播球賽的出現使整個香港足球生態改變。輝哥認同電視台大多轉播外國球賽,當球迷多了途徑接觸外國球賽,香港的球賽自然會被比下去。「連外國波嘅數量多到你都睇唔晒嘅時候,球迷更加對本地足球失去興趣。特別係年輕一代,我哋呢代人仲好喜歡現場氣氛,係同睇電視好唔同,但依家除咗邀請外國球星、外隊訪港外,根本沒咩誘因吸引球迷入球場。」輝哥嘆道。他指出更豐厚的資助,為球員帶來前景,繼而改變整個球壇生態,或許就是現時球壇的唯一出路。
輝哥已離開體育媒體工作一段日子,現攻讀歷史碩士學位專注研究香港足球發展史。他希望能以一己之力,趁老一輩球星還在世的時候一一記錄,把香港輝煌的足球歷史帶到人前。原來,他希望不止以球員作主題,更希望能出版真正屬於香港足球歷史的作品。
「電視上最難忘的是5‧19,無人想過香港隊會勝出。當時食飯黃金時間直播,一入球真的整條村的人都在歡呼。還有就是1991年賀歲盃港聯對阿士東維拉,最後港聯贏了,大批球迷衝進大球場草地慶祝。」
把上述日漸被遺忘的香港足球光輝史承傳下去,或許,就是輝哥的使命。
輝哥不時在facebook上載古今足球資訊,有興趣可與他以文會友:
www.facebook.com/matthew.mflai
(我們都是這樣長大、都是這樣睇波的,本欄讓球迷發表睇波經歷與心聲,以及訪問足球狂迷,每隔兩個星期五上載)
出書成為輝哥接觸歷代球壇名將的契機,為記錄第一身口述歷史過程,他說由決定出書、構思、籌備都像與時間競賽:「趕緊喺資料快將消失之際,記錄並傳承……」誠如他在書中序所言,可恨自己出生太遲,來不及訪問「中國球王」李惠堂、「香港之寶」姚卓然。兩年間嘔心瀝血,遇上過無法聯絡上和很難追相片等問題,但更多的仍是與球星交流的趣事。誰又會想到胡國雄(大頭仔)差點弄到黃創山家變的故事亦記錄在書中?
原來,輝哥這種愛記錄足球史的興趣源自父親。在他還是襁褓的時候,已被父親抱著帶到球場。那個年代,睇波是最好的消遣娛樂。不經不覺間培養輝哥睇波的興趣。同時,他承傳父親愛記錄球賽的習慣,剪報、手寫的資料和賽果……厚厚的資料簿,啟發他從小開始作記錄的興趣。翻查資料、看舊報紙的習慣,更使他在中學時期便立志當體育記者。
40多年的球迷生涯,還有畢業後的記者生活就此展開……
自問喜歡睇波多於踢球的輝哥,不時也會落場輕舒腳頭。他表示足球讓自己學懂合作,更重要是「勝不驕,敗不餒」的精神:「即使落後4球、5球,未到最後一刻都唔可以放棄。」歲月留痕,他在踢球上的心態亦有轉變:由年少時只當與朋友玩樂,到當了體記,踢球不啻是玩樂,而是一個個跟兒時偶像們接觸的機會。
與舊一代球員踢球,輝哥既感受到他們的單純,也從他們身上學懂了處事待人的態度。輝哥直指,現時新一代球員的態度不如老一輩球員,能在4點鐘準時操練到已經很好,以前的球員則例牌提早一或半個小時到達鍛煉自己技術,皆因個人技術是跟大隊練不到的。
當球場設備比以前完善的時候,很難想像新一代球員有如此大的心態轉變。但當你認真去了解這個球圈,或許會發現到,有時候,球員們也是身不由己。
輝哥指出,心態、社會和責任心的問題讓球員轉變。以前當球員可以養妻活兒,反觀現在,球員是看不見將來的,無人知曉自己的球員生涯會在何時終結,他們大多把踢球視之為一份職業,每到5點就下班。提早自行練習,對足球有的一種熱血,在現今香港球員身上已不復再。然而說到底,那是資金的問題。70、80年代的全盛時期已經步向衰落,60年代的球員年薪足以買一棟樓,然而現在的球員薪金可能不足以餬口。「好多球員有『踢住先』嘅心態,終形成球圈斷層。好多到22、23歲就離開球壇,考慮將來,沒有成就便轉行。」
不得不承認,香港球壇環境大不如前。
電視直播球賽的出現使整個香港足球生態改變。輝哥認同電視台大多轉播外國球賽,當球迷多了途徑接觸外國球賽,香港的球賽自然會被比下去。「連外國波嘅數量多到你都睇唔晒嘅時候,球迷更加對本地足球失去興趣。特別係年輕一代,我哋呢代人仲好喜歡現場氣氛,係同睇電視好唔同,但依家除咗邀請外國球星、外隊訪港外,根本沒咩誘因吸引球迷入球場。」輝哥嘆道。他指出更豐厚的資助,為球員帶來前景,繼而改變整個球壇生態,或許就是現時球壇的唯一出路。
輝哥已離開體育媒體工作一段日子,現攻讀歷史碩士學位專注研究香港足球發展史。他希望能以一己之力,趁老一輩球星還在世的時候一一記錄,把香港輝煌的足球歷史帶到人前。原來,他希望不止以球員作主題,更希望能出版真正屬於香港足球歷史的作品。
「電視上最難忘的是5‧19,無人想過香港隊會勝出。當時食飯黃金時間直播,一入球真的整條村的人都在歡呼。還有就是1991年賀歲盃港聯對阿士東維拉,最後港聯贏了,大批球迷衝進大球場草地慶祝。」
把上述日漸被遺忘的香港足球光輝史承傳下去,或許,就是輝哥的使命。
輝哥不時在facebook上載古今足球資訊,有興趣可與他以文會友:
www.facebook.com/matthew.mflai
(我們都是這樣長大、都是這樣睇波的,本欄讓球迷發表睇波經歷與心聲,以及訪問足球狂迷,每隔兩個星期五上載)